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食道癌

食管的运动形式有几种形式?

文章来源:WU 发布日期:2021-08-10 点击次数:(1935)次
   食管的运动形式主要是蠕动。它是由食团经过软腭和咽部以及通过食管时,刺激了各部位感受器产生传入冲功,经过延髓这个基本中枢整合,再向食管发出冲动而引起的反射活动。蠕动是由食管肌肉按顺序引起的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的移行性波状运动。吞咽时蠕动波始于食管上括约肌下方与上括约肌舒张后的紧缩同时发生,并沿食管向尾端移行将食团向前推进。连续吞咽在食管引起重复而相似的蠕动波。但快速连续吞咽时,食管则维持舒张状态,而仅在最后一次吞咽才有蠕动波发生。人类的食管上1/3段由横纹肌组成,中段是横纹肌和平滑肌混合组成,近胃的1/3段则由平滑肌组成,食管的蠕动有下述几种形式。
 

1.食管的运动形式——原发性蠕动


   由吞咽引起的典型食管蠕动。它起源于咽,穿过咽食管接合处继续下行,抵达食管推动食团前进和维持压力梯度。压力曲线开始呈一负波,继而跟随着有3个正波。
 


 

  人直立姿势,流质经过食管的速度较原发性蠕动渡快。其原因是吞咽时咽部肌肉收缩产生的推力和流质的重力作用,吞咽动作的第二期是指由咽至食管上端这一段时间,待该期结束,由于咽缩窄性收缩,压力上升,环咽肌突然舒张,食管上端突然开放,此时食管腔又呈负压,则流质或多或少地喷射到食管腔。直立姿势流质经过食管仅有1秒或2秒。荧光透视显示,咽下的流质常阻滞在食管末端,等到蠕动波到达才允许入胃。
 

2.食管的运动形式——继发性蠕动


  继发性蠕动是没有口和咽部过程的食管反应,不是随意吞咽动作所诱发的。它是在吞咽及原发性蠕动之后,由于食管内残留下的食物未完全排空或胃内容物反复逆流食管时,这些食物对食管扩张刺激,经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反射而实现。其作用在于清除食壁腔,继发性蠕动开始是食管上括约肌强力关闭,然后沿食管向下移行产生的蠕动波和发生蠕动波的第四组成部分相似。呈简单的单相正压波急剧上升达峰值,而后迅速返回基线,此波较原发性蠕动波幅度低。它是整个吞咽反射的组成部分,当原发性蠕动波不能推送咽下的食物时,可用继发性蠕动来完成此项工作。

 

3.食管的运动形式——食管第三种收缩波


  从本质上讲食管收缩波不是蠕动波,食管呈不规则的局部收缩。多见于老人的食管下段,其功能不清楚。放射线照相显示,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锯齿状,小珠状或多憩室小袋。食管照相呈“卷曲”或“螺旋”形,有人认为这是食管下部螺旋状肌肉收缩的结果。


 

 

4.食管的运动形式——缩短运动


  食管在吞咽时除蠕动外尚有一种缩短运动,缩短长度约为食管全长的10%,在下段食管缩短最明显。一般认为这是外层纵行肌收缩的结果。此外,部分食管环形肌呈斜行,其收缩亦可引起转移性轴向运动。



  人的食管不存在逆蠕动,只有反刍动物才有逆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