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主页 > 康复案例 > 案例文章 > 食道癌 >

食管鳞癌:从进食梗阻到酣畅餐饮,他终于喜上眉梢

年龄: 病症:食道癌 就诊医院:焦作中海中医肿瘤医院 治疗方案: 中医中药

  当现代医学影像能够清晰展现食道壁上异常增生的阴影时,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就将这类以“吞咽梗阻、食入反吐”为特征的疾病,确立为“噎膈”病名。

  《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乃太阳、阳明、少阳三焦热结,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发为饮食不下之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载 ,“食不能下,名曰噎”,强调胃气上逆、痰气交阻的致病特点。宋代《济生方》提出“五噎五膈”分类,形成“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正虚” 的核心病机理论。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言:“噎膈者,饥欲食而难咽,或食入即吐”,明确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但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七情不畅,则气机郁结,气结则津停,聚而为痰;脾主运化,饮食不节则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肾为水火之宅,肾虚则阴液枯槁,食道失于濡养,气滞、痰凝、血瘀、热毒、正虚等便如同交缠的藤蔓,逐渐堵塞食道,日久则可能形成积聚,继而引发“噎膈”之疾。

  就诊情况

  张某康,男,41 岁,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哽噎感半个月左右,当地医院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因恐惧创伤性西医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经友人推荐,于2025年5月8日前来焦作中海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保守治疗。

  刻诊

  吞咽困难,流食为主,吐粘痰,打嗝,乏力,精神差,2天左右一次大便,小便可,睡眠可。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白腻略厚,根部厚腻,脉弦滑兼细,左关脉弦象明显(主肝郁气滞),右关脉滑而无力(主脾虚痰阻),辨病“噎膈”, 属痰瘀互结证。

  辅助检查

  距门齿约32cm处,见不规则结节样新生物,向管腔内生长,表面溃疡,触之质硬,易出血,镜下诊断:食管癌。

食道癌张勇康1.jpg

  病检:

  (食管,活检)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伴可疑浸润,考虑鳞状细胞癌。

食道癌张勇康2.jpg

  病情分析

  吞咽困难、吐粘痰: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若脾胃功能失健,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日久则化为痰浊。痰浊具有粘滞特性,易阻滞气机,当痰浊上逆,壅塞于食道,可导致食道狭窄,气机不畅,进而出现吞咽困难、吐粘痰等症状。

  打嗝:脾胃之气以升降为顺,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胃气不降反升,上逆动膈,故而出现打嗝。

  乏力、精神差、大便间隔延长等: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生化无源,导致机体失于濡养,故而出现乏力、精神不佳。同时,脾胃气虚,推动无力,肠道传导功能减弱,使得大便排出不畅。

  治疗方案

  予院内制剂“开道膏”7天,以开道除噎、理气化痰;配合中医外治:针灸、艾灸,以温中理气、调理气机(取穴:中脘、合谷、天枢、关元、太冲、神阙、涌泉等);中药熏洗(双足),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深部热疗(剑突下),综合治疗,予7天观察疗效。

1750130642399519.jpg

  疗效

  服用院内制剂“开道膏”7天,患者吐粘液消失,进食情况明显改善。

  目前,已能吃馄饨、烩面、煮鸡蛋等食物,效果明显!

  综合治疗优势

  1、开道膏:

  以化痰软坚为核心,直接作用于食道局部,起效迅速,缓解痰瘀阻滞导致的吞咽困难,快速 “开道除噎”,改善进食功能。

  2、针灸艾灸:

  中脘、关元、神阙:温中散寒、补益元气,针对脾胃气虚之本;

  太冲、合谷:疏肝理气、调畅三焦,缓解气机阻滞;

  天枢:调理胃肠传导,改善大便不畅;

  涌泉:引火归元,平衡上焦痰火。

  通过温热刺激,增强穴位疗效,可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与开道膏的“通”法形成 “温通并用”的协同效应,调理整体气机,强化脏腑功能。

  3、中药熏洗(双足):

  通过足部经络(如足三阴经)透皮吸收药物,直达病所,辅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与针灸的“调理气机”结合,形成“上病下治”的整体调节。

  4、深部热疗(剑突下):

  通过热能干预,提升剑突下(食道区域)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开道膏”的渗透吸收,同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同时,热疗与艾灸的温热作用叠加,形成“双温”疗法,强化温通气血、消散痰瘀的效果。

  此治疗方案以中医“整体观念”和“标本同治”为核心,融合局部靶向治疗(开道膏、热疗)与全身调理(针灸、贴敷、熏洗),既快速缓解食道癌患者的吞咽梗阻、呃逆等急症,又通过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