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调节七情节喜怒,节忧节悲节惊恐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2-05-10 点击次数:(549)次
    上一谈,我们讨论了情绪健康法中的节制私欲法和信念寄托法。现接着谈信念寄托法。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分析表明,祈祷、默想、静思等类方法,有减轻人体压力的作用,因此降低了对身体无益处的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力得以增强。在观察的6年期间,无信念寄托行为的老人死亡率,高出有信念寄托行为老人50%。中医学则认为,通过默想、静思,以及气功、太极拳、康梭点穴等,均有助于人体气血的流通舒畅,使得体内废物得以及时排出,吸入之新鲜空气和食人之饮食物精华得以消化吸收,从而维护了健康。

    但为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我往往从侧面设法了解癌症病人们的信仰,特别是对死亡的观念,所幸是我的病人们对此都表现非常坦诚。结果发现,有信仰的人,常常对死亡的威胁泰然处之;而没有信仰的人,不能说是全部,但相当多的病人,对死亡的威胁感到非常沮丧、无助、惧怕、焦虑、暴怒,而这类病人往往病情很容易进一步恶化。

 

    4.调节七情法 人有七情六欲。我们在前面节制私欲法,重点讨论了六欲的问题,现在重点讨论七情。什么是七情呢?中国的儒家认为,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主张调治七情以诚意正心.修德养性、治国平天下,从治未病之病达到治未乱之乱;佛家论七情,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主张以超度人性的低俗情欲、脱离苦海、万念皆空,达到佛性的最高境界为修性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则根据儒家.佛家七情理论,加以发挥,提出“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学说,更将七情的产生与人体脏腑归类,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忧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惊恐为肾志,并认为七情是一切病因之首位。关于七情致病致癌的道理,我在本书开篇数谈已经作了详细讨论,这里再从养生角度回顾讨论一下。

    喜则气缓,指过喜可导致神不守舍、心气涣散。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心悸恍惚,甚而嬉笑不休,神志疯狂,例如我们在开篇数谈讨论大喜伤心所举的范进中举例。未病先防,就要在逢大喜之事,保持高兴,但避免过度高兴,以免发生意外。中国古代文学著作《说岳全传》中,有个“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的故事,是过喜过怒致死的有趣事例。怒则气上,指盛怒之时,肝气勃发,引动人体气血不循常路,反随肝气并走于上,表现为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血压增高,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后或生命垂危,或醒来则半身不遂,此乃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也。上面故事中,推测金元术即因大怒,气血随肝气上冲大脑,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亡。

    忧思则气结,指过度忧愁思虑,伤损脾脏,导致脾胃之气不得运行而呆滞,表现为脘腹痞胀,不思饮食,食则不消。脾虚则人体血液产生受到影响,常常还会导致心血不足,发生心悸失眠,梦多乏力等,妇女还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伤忧愁,妻凉失望,导致肺气受损。肺主气, 既主呼吸之气,又主全身之气。肺气虚,则呼吸气短,动则乏力,全身无力,上气不接下气。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指惊恐可以导致肾气紊乱,出现人体下部的病变,表现为大小便失禁,遗精滑精。惊则气乱的另一层意思,是导致胆气的功能素乱,出现胆小怕事,处事过分谨小慎微,惧怕惊吓等。

 

    七情异常,可以导致人体内的脏腑功能病变,引发百病。所以,应该注意调节七情。具体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在了解不同的情绪异常,会伤害不同的脏器的理论基础上,针对每--种情绪异常的发生倾向,及时加以控制。如何控制呢?
 
    各位看官,欲知进-步讯息,且听下谈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