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生殖因素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2-03-08
点击次数:(1092)次
持续排卵已被提出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在排卵后增生的卵巢上皮细胞可增加变异或促进癌变。排卵本身已经被认为是上皮细胞恶变的诱因。各种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在试图根据女性生殖以及避孕史估算出她们完整的排卵历程。Purdie及同事回考虑了在不同年龄段的排卵与患卵巢癌的风险,发现在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排卵具有最高的风险,在这个年龄组的每个排卵年的OR为1.20, 而对于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她们的OR分别是1.06和1.04。因此,在20~29岁时抑制排卵将有助于最大可能地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对于卵巢癌来说,一个已知的风险就是从未生育过。怀过孕的妇女相比从未生育过的妇女患卵巢癌的风险将会降低30%~60%。卵巢癌的风险与怀孕的次数成反比,怀孕4次或更多次的妇女与从未生育的妇女相比OR为0.59。最近的研究表明,低龄即月经初潮早与患卵巢癌的风险有明显相关性,然而越晚绝经则会有更高的风险患卵巢癌。
口服避孕药对卵巢癌有很强的保护性。在美国的年轻妇女中,由于更多使用口服避孕药,降低了她们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总的预防几率从曾经使用过避孕药妇女的40%.上升到使用过5年或更长时间避孕药妇女的50%。口服避孕药对抗卵巢癌最好的效果在停用避孕药后能持续至少10~15年,而且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避孕药配方。
在25岁以前就服过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患卵巢癌的风险明显低于其他情况(25岁以前第一次服过的RR为0.3,25~34岁间第一次服过的RR为0.8,35岁以上才第一次服过的RR为0.7)。关于癌症和类固醇激素研究表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口服10年避孕药能使她们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低于那些没有家族史但没有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与之相似,口服5年避孕药能帮助那些没有生育的妇女降低她们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使风险与怀孕过但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相同。哺乳也能轻微地降低卵巢癌的风险。哺乳过1~2个月的妇女患卵巢癌相对于没有哺乳过的妇女的RR为0.6,这个效果最明显地体现在初次哺乳。
不孕症本身是一个导致卵巢癌的独立风险因素。促生育药物与卵巢癌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始终是有争议的。大量的研究已经集中在使用助孕药物之后患卵巢癌的风险上。一项对8个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长时间使用助孕药物或者使用助孕药物未成功都与致癌风险上升无直接关联。在延长使用不孕症药物后仍未怀孕的妇女有更高的风险患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但不是侵袭性肿瘤。在比较经产和未产妇女时,并没有观察到任何助孕药物、排卵诱导剂以及克罗米酚与卵巢癌之间有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