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脑瘤的病理是什么?临床表现是什么?与哪些脑病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孙 发布日期:2022-11-09 点击次数:(376)次

1、脑瘤的病理


      西医方面,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 -类是抗肿瘤基因。肿瘤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样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致瘤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另外,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酸化,人体整体的功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阻塞脑动脉,血气凝滞。这时一些脑部寄生虫,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脑部严重损伤。脑组织液酸化,脑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脑细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还有因体质酸化身体发生其他组织的癌变,又因脑部功能下降,脑部组织液酸化,癌细胞趁虚而入,造成了脑瘤。






2、脑瘤的诊断与鉴别

(一)脑瘤的临床表现

     一般以缓慢进行性颅内高压、 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此外,为早期发现颅内肿瘤,特别是局限性发作,育龄妇女非妊娠性闭经、泌乳、单眼突出及视野缺损,成人一侧听力减退等,应及时检查,尽早确诊或排除脑瘤。




(二)脑瘤的诊断要点:

1.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中酶学检查如乳酸脱氢酶( LDH )、碱性磷酸酶( AL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垂体激素如泌乳激素( PRL)、生长激素(GH)、促性腺激素( GTH )等均可提示颅内肿瘤的存在。

2.影像学检查

增强CT对于现实肿瘤的侵犯程度相对较弱 应以行磁共振成像( MRI )为首要神经系统影像检查,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ET )则能帮助了解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动态观察肿瘤恶变及复发。

3.病理及细胞学检查

颅内肿瘤组织学分类相当繁杂,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组织专家规范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并于2000年作了修订。

(三)脑瘤的鉴别诊断

脑瘤通常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脑脓肿

脑脓肿在影像学下同样有占位效应,但患者常有感染灶,起病时发热,并有脑膜刺激征,周围血象有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内有炎性细胞;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CT )扫描常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退低阴影,增强扫描呈薄壁而光滑的环状强化,均有助于与脑瘤鉴别。

2.脑寄生虫病

包括脑血吸虫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及脑肺吸虫病。患者均有颅压增高症状,并有抽搐发作。凡来自疫区与感染源有接触史者均应考虑之。大便检查、虫卵孵化、痰液检查,如能发现有寄生虫卵,当有助于区别。有上下结节者应作活检以澄清诊断。血清及脑脊液的特殊补体结合试验,皮肤反应试验在囊虫及肺吸虫病中常可呈阳性及应。CT检
查有助于诊断。

3.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多见,有或无颅脑外伤史, CT扫描血肿常呈等密度或仅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需做MR或脑血管造影以作出鉴别。

4.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又称假性脑瘤)

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征象而无其他局灶性症状、脑脊液( CSF )检查都属正常,病程进展缓慢,腰穿放液后常有明显好转。一般在半年至一年后常自行缓解 ,但可复发。本病可见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炎症或外伤后蛛网膜粘连、药物反应及某些内源或外源性毒素影响。假性脑瘤的脑脊液检查无阳性所见;而脑瘤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且颅脑影像学中可见占位性改变。

5.脑结核瘤

本病常以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小脑及枕叶,常误诊为脑瘤。脑结核瘤的患者多为20岁以下的青少年,多有结核病史或体内其他器官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尤其是肺部病灶,患者表现消瘦、营养不良、微热、盜汗等,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脑瘤患者以中老年多见,除合并感
染外没有全身中毒症状,但其病程进展较快,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CT两者均有灶周水肿带、环形增强及结节性增强,但脑结核瘤常为多发,病灶多位于额顶叶皮层或皮层下浅表部位,星圆形或卵圆形,可有钙化和脑膜增强征象,经抗结核治疗病灶可变小。另外,在脑结核瘤的X线片中有钙化时,选择腰穿可查到结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