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舌癌的病理有哪些?诊断与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孙 发布日期:2022-11-04 点击次数:(782)次

1、舌癌的病理

    (一)舌癌的病理类型

       舌癌早期多数表现为局部黏膜增厚,进-步可出现硬结及溃疡。大体类型分为菜花型、溃疡型和结节浸润型。镜下观察,舌癌大多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约占95%左右。小唾液腺来源的腺癌少见,但舌根部黏膜下分布着小唾腺及淋巴组织,发生唾腺癌可高达30% ,恶性淋巴瘤亦不少见。

请点击图片查看舌癌治疗成功案例: 

    (二)舌癌的生长和扩散

       舌癌较一般口腔癌恶性度高,早期即可侵犯舌肌,舌侧缘癌向后可浸润舌腭弓,舌腹癌则向口底扩展并侵及下颌骨,晚期舌癌可越过中线,甚至累及全舌。

    (三)舌癌的转移

       舌癌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更高 达60%~84%。转移部位,舌体前的淋巴引流主要向颏下及颌下淋巴结。舌体侧缘中份向颌下淋巴结转移外,主要转移到颈深上二腹肌下淋巴结,进一步转移到颈深中及颈深上及颈深下淋巴结,晚期可见锁骨上淋巴结及对侧颈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转移率及数目随T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并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晚期舌癌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不多见,远处转移率约为5%左右,以肺和肝多见。

2、舌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舌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为局部无痛性,微隆起或无溃破之硬结,舌癌直径在1cm以下时,常不为人们注意。但病情发展多较快,在患者以舌部肿块、溃疡或疼痛不适就诊时,病灶直径往往超过1 ~ 2cm ,若不及时治疗,肿块将进一步增大。 舌癌进入晚期可直接超越中线或侵犯口底,以及浸润下颌骨舌侧骨膜、骨板及骨质。向后则可延及舌根或咽前柱和咽侧壁,此时舌运动可严重受限、固定,涎液增多外溢而不能自控,进食、吞咽、言语.均感困难。

    疼痛剧烈,可反射至半侧头部。并因肿瘤坏死、溃疡与继发感染,导致出血、口腔恶臭、营养障碍等,此时治疗将+分困难。舌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30% ~ 40%的患者就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转移,大部分为同侧淋巴结肿大。侵犯中线或原发于舌背、舌尖的舌癌可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

    (二)舌癌的诊断要点

     依据症状及体征,舌癌较易诊断。但对早期舌癌,特别是浸润型舌癌要提高警惕。在体检中手指触诊十分重要,常可触及肿瘤呈硬结状,范围比视诊所见更大。舌癌的诊断要求得出定位、定性与范围的判断。触诊的情况要详细记录肿瘤的大小、外形、距舌尖、中线及V型沟的距离、有无侵犯口底、舌系带、舌活动是否受限等,对指导治疗有帮助。舌癌的定性诊断,最终有赖于病理组织学诊断。


1.影像学检查
    MR1、CT检查有助于了解舌癌对口底、下颌骨、颈淋巴结的侵犯及转移情况。治疗前应对肺、肝等器官做胸部X线照片及肝脾B超等检查,有可疑转移更好 做CT检查。
2.组织学检查
   包括细胞学涂片检查和病理活检。脱落细胞检查无创伤,患者容易接受,适用于病变表浅的菜花型和溃疡型舌癌患者及无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鳞癌的筛选检查,但假阴性率颇高,可高达60%。舌癌的确诊最终有赖于病理组织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段是钳取活检,此法损伤小,简单易行,对黏膜完整的浸润型舌癌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取肿物进行活检。

    (三)舌癌的鉴别诊断

    舌癌鉴别诊断主要与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舌乳头状瘤等相鉴别。
    1.创伤性溃疡(单纯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常由不合适的牙托假牙或齿缘过于锐利等导致舌侧缘损伤,损伤部位与刺激物相对应,部位吻合。溃疡深浅不一,周围组织软,无实质性硬结。一般刺激物去除后短期内可自行愈合。如经一周后仍不愈合者,需作病理活检以确诊。
    2.结核性溃疡病灶多发生在舌背 ,偶尔在舌侧缘和舌尖。常有活动性肺结核伴发或有结核病史。常为疼痛而不硬的盘状溃疡,边缘不齐,表面不平,常有灰黄污秽渗出液。全胸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鉴别诊断,必要时可作活检以确诊。
    3.舌乳头状瘤
    常为慢性刺激引起,多为舌背或舌侧缘的乳头状突起,边界清楚,可带蒂,有时基底较宽而无蒂,必要时可以作活检确诊。
    4.舌白斑与红斑舌白斑 是黏膜上皮增生和过度而形成的白色斑块,为舌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白斑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I度呈浅白色,云雾状,质软; I度白斑为黏膜病变增厚,表面粗糙,有深裂沟及糜烂,可出血,可呈颗粒状或乳头状增生;皿度白斑可演变成癌,需切除活检以确诊。舌红斑是舌黏膜的癌前病变,病变呈红斑块状,可分为颗粒型或平滑型两种。镜下检查,病变常出现早期浸润癌的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早治疗。
    5.其他需鉴别的疾病还有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多在婴幼儿期发现,质软,但反复感染者瘤体可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