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放疗中放射反应和损伤有哪些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1-12-16 点击次数:(737)次
    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已毫无疑问,但也要看到放射反应和损伤的存在。高剂量射线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患者就会出现--定的不良反应。照射剂量不加限制的话,任何肿瘤都可以被消灭,但此时的剂量将大大超过正常细胞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玉石俱焚”的情况,这不是放射治疗的目的。放疗只能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杀死癌细胞的剂量不会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损伤。放射治疗可以使肿瘤根治。有的肿瘤细胞的放射线致死剂量与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致死或损伤剂量相似,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正常组织。
 

    主要器官的放射反应及损伤和防治方法:

    (1)皮肤反应和损伤皮肤早期可发红发痒、疼痛,或红斑、脱皮,护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破溃、渗液,继发感染。晚期皮肤损伤为色素沉着、萎缩、深部纤维化。放疗中应保持照射野洁净,但不要擦洗弄破皮肤。早期反应可适当停照1~2天,一般反应不影响继续治疗。

    (2)胃肠系统放射反应和损伤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多见于颈部及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发生在放射治疗7~15天后。临床表现: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可见少量吐血。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可行对症处理,进软食,禁食刺激性食物,疼痛厉害时,餐前可含咽2%%利多卡因液。药物治疗,地塞米松0.75毫克,每日3次,一般5~7天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不必中断治疗。.②急性放射性胃炎:易发生在上腹部放疗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生急性放射性胃炎时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服用维生素B,解痉止吐药可缓解。③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易发生在腹部照射时,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疼及腹泻为主,偶有出血、小肠梗阻、穿孔或瘘管形成。放射剂量大于500厘戈(cGy),乙状结肠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腹痛、里急后重及便血等。肛门黏膜及肛门周围皮肤对放射线敏感,易局部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④急性放射性肝炎:肝脏接受放射剂量达3 300 cGy时,特别是与化疗并用时,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肝炎。一般发生在放疗后1~2个月,有的潜伏期达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除了恶心、乏力外,可见短时期内肝脏迅速增大,出现大量腹水,有时伴有黄疸,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给予B族维生素、维生素C,较大剂量的维生素E和葡聚内酯(肝泰乐)等保肝治疗。皮质激素可以试用,但作用尚不肯定。

    (3)放射性肺损伤——急性放射性肺炎是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照射剂量3 000~4 000 cGy 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每一位肺部照射的患者都有这种改变,但大多数不产生症状,此时若有感染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步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肺实质的纤维变。肺纤维化发生于照射后6个月左右,逐渐加重,到一年达到最严重的地步。放射性肺炎的形成与照射面积关系最大,与剂量及分割、机体因素、个体差异、有无慢性肺疾病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放疗中合并使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大剂量的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连续数周。其他可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治疗。

 

    (4〉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①全脑放疗的急性反应:表现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给予少量地塞米松可缓解,还可出现疲劳、嗜睡、大脑局灶性坏死。其他慢性损伤表现为记忆力丧失、视觉异常等,无特殊治疗。②放射性脊髓炎:早期损害出现于放疗后数月内,患者低头、屈颈时出现电击样症状,向肢体或背部放射,持续4~8个月,个别达数年。晚期可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多见于脊髓照射剂量≥5 000 cGy时,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如灼热感或疼痛等,进而出现肌无力,呈进行性,终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截瘫,伴膀胱或肠麻痹。放射性脊髓炎要以预防为主,即给予合理的照射野及剂量。急性期可即时给地塞米松,辅以神经营养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一般的放射反应是允许的,如皮下组织纤维变、肺照射后纤维变、腹部照射后轻度腹泻、脑照射后记忆力减退及头颈部照射后口干等。但是有些放射损伤,如放射性截瘫、脑坏死、肺坏死、骨坏死以及肠穿孔等,因为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应严格避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