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主要涉及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两大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由于肿瘤对周围组织造成直接的物理性损伤,导致组织炎症和刺激痛觉神经纤维,从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躯体痛或内脏痛,躯体痛通常表现为锐痛或压迫感,而内脏痛则常表现为绞痛或弥漫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者由于肿瘤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刺激或损伤神经纤维,造成异常的神经冲动传递。这种疼痛可能表现为刺痛、烧灼感、电击样痛等,常伴有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
癌性疼痛通常为慢性疼痛,其机制与急性疼痛不同,可能涉及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外,情绪波动、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癌痛的发生。
上一篇:肿瘤干细胞学说及发展史
下一篇:癌性疼痛生物学研究和发展
2025-08-14
突破高龄治疗困境:92 岁贲门癌患者凭中医治疗延续生命长度2025-08-13
高龄牙龈癌患者拒绝手术,“中药+时辰”让她重获新生2025-08-05
足不出县治舌癌:中年男懊悔当初舍近求远去就医2025-08-04
广东老太:拔牙“拔”出牙龈癌,治疗十天即显效2025-07-23
七旬老太继发颊癌:果断拒绝第三次手术与放化疗2025-07-21
中药汤剂+降糖疗法:不再发愁淋巴瘤术后刀口难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