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癌症患者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哪些?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1-06-19 点击次数:(711)次

癌症患者口腔溃疡的病因


       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4.8%~67%,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仅影响患者进食,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性的感染,是导致放化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糜”、“口疮”,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造成口腔溃疡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口腔卫生不良及精神因素有关。但就癌症患者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化疗因素


        虽然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性,但远不如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它们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殖较快的正常组织细胞如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也产生明显的毒性,故用药后很快发生口腔黏膜萎缩、变薄或脆性增加,继而发生炎症、疼痛和溃疡。此外,大多数化疗药物还具有细胞毒性,如阿糖胞苷等,可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溃疡。据文献报道,在接受抗癌化疗过程中,口腔并发溃疡感染的发生率占66%。

       化疗药物的黏膜损伤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药物种类,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具有损伤黏膜细胞的毒副作用,但程度有差异,以CTX(环磷酰胺)、MTX(甲氨蝶呤)、5-FU(5-氟尿嘧啶)及抗生素类化疗药物引起的黏膜炎发生率最高;②给药途径,如5-FU,一次给药比同等剂量持续灌注给药的黏膜损伤小;③药物剂量,剂量越大,黏膜损伤越重;④患者的机体状况,一般健康状况差的人易发生黏膜炎;⑤放、化疗同步进行可增加黏膜炎的发生率。

 


2.放疗因素


       肿瘤患者特别是鼻咽癌患者,在行放射治疗时,其口腔黏膜及腮腺、唾液腺均在照射范围内。故放疗后,黏膜的脆性增大,容易破溃,腮腺及唾液腺易受放射损伤,特别是浆液性腺泡组织为纤维组织所代替,口腔内的腺体分泌量明显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显著降低,进而引起口腔菌群改变。患者常出现口干、黏膜肿痛,继而发生口腔溃疡和感染。

 
 

3.机体与口腔的卫生因素


       口腔是人类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为大多数细菌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身体健康者一般很少发病,癌症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之口腔卫生不良,促使口腔内细菌迅速繁殖,不仅数量增加,而且以厌氧菌和腐败菌为主,细菌分解糖类,使发酵和产酸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局部炎症并形成溃疡。

 

 

4.口腔内环境为生态失衡因素


       由于癌症患者全身和综合治疗的双重机制可造成口腔内环境微生态失衡。由于部分患者长期应用大量的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了体内正常寄居的细菌,细菌之间的拮抗作用消失,导致菌群失调,是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致使其他能产生维生素的细菌被杀死或抑制,引起维生素缺乏,导致黏膜组织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口腔溃疡。此外,放化疗后引起的口腔炎与口腔唾液pH值下降有关。因为放化疗后唾液腺分泌减少,常常呈现酸性产物聚集,pH值低于正常水平,口腔pH值越小,细菌及真菌生长的可能性越大,当pH值低到一定程度,酸性物质反复作用于溃疡面,从而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或加重。

 

5.精神因素


      癌症患者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治疗时间长和放化疗后的副作用较大,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反射性引起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下降,甚至厌食。部分患者缺乏足够的饮水,造成口腔自洁作用减少,引起口臭,从而诱发口腔溃疡。

 

6.社会因素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保持口腔清洁的认识不足,不了解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口腔感染的关系,只重视治疗而忽视了口腔的自我护理,使口腔洁净度下降,助长了口腔细菌细胞繁殖,从而诱发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