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淋巴瘤

什么是脑内淋巴瘤?

文章来源:WU 发布日期:2021-10-09 点击次数:(533)次
 本病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脑内靠近表面或靠近中线部位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多位于上述部位,如额顶叶、基底节和脑室周围等。病灶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且幕上占多数。
 

1、脑内淋巴瘤的CT表现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单发或多发团块影像,且密度多均匀,好发于基底节,拼胝体及侧脑室附近。瘤周水肿程度或占位效应较轻,出血、坏死及钙化非常少见。瘤周水肿不仅仅表示该部位脑间质水分增加,而且含有肿瘤细胞沿血管周围间隙浸润播散的成分。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密度均匀增强,一般无中央低密度区。

 

 

2、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信号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多位于脑内靠近表面或靠近中线部位,TWI大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TWI多接近灰质信号或稍高信号,即“脑膜瘤样信号”改变,与周围水肿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目前认为该肿瘤的MRI信号特征除了与瘤体富于细胞成分,细胞间质水分少和核浆比例高有关,还可能与淋巴瘤内丰富的网状纤维分布有关。肿瘤水肿较轻,占位程度轻且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

  增强扫描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可有多种强化方式,但以“握拳”样或团块状显著均匀强化为主。目前认为脑淋巴瘤强化的机制主要是血脑屏障的破坏所致 “握拳"样强化的病理机制是肿瘤细胞围绕邻近多根血管呈袖套样浸润形成手指样生长;肿瘤如有坏死也可形成环形强化,但少见。部分病灶还可表现为邻近软脑膜及室管膜的强化,提示肿瘤沿脑脊液播散。

  MRI对病变,瘤周水肿以及邻近软脑膜和室管膜的强化显示要优于CT。虽然淋巴瘤发生囊变或坏死的改变并不多见,但这些征象多见于HIV阳性淋巴瘤患者。此类患者常为多发病灶,肿瘤中心坏死多见,增强扫描则多呈环形强化影(图6-60 )。

 

3、脑内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脑内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1)胶质瘤:多数胶质瘤MRI表现为TWI低信号、TWl高信号、其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导致病变多境界不清,囊性变和坏死较淋巴瘤多见。胶质母细胞瘤强化多不规则,呈环形或分枝状强化影。

  (2) 脑膜瘤:发生于脑表面的淋巴瘤要与脑膜瘤鉴别。脑膜瘤多位于脑表面邻近脑膜的部位,属于脑外肿瘤,有周围灰质推挤征象。病变CT平扫为高密度,MRI为等T,等TR信号。增强后肿瘤均匀强化,有脑膜增强"尾征”。


 


  (3) 转移瘤: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CT平扫多为低密度。MRI为TWI低信号、TWI高信号,而淋巴瘤多为TWI低或等信号、TWI等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结节样明显强化,病变较大者常有中心坏死;而淋巴瘤相对少见。转移瘤瘤周水肿十分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外肿瘤病史。

  (4) 感染性病变:发病年龄相对较轻,部分有发热病史。细菌性感染性病变增强扫描多为环形强化影。多发性硬化则多为斑片样强化影。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以往对它的认识不足,以下征象将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①淋巴瘤多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部位(血管入脑的部位);②肿瘤的占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不成比例,与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比相对较轻;③增强扫描淋巴瘤多为“握拳”样增强或“团块”样增强;④非免疫性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淋巴瘤时,肿瘤内囊性变坏死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