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变过程中真菌性食管炎的可能作用
我们在林县地区对食管炎本质的进-步研究表明,一部份食管炎乃由于细菌和真菌的联合感染。真茵性食管炎病人的症状、大体形态、及好发部位与早期食管癌非常相似。病人常有进食时发噎、胸骨后疼痛等轻度症状。在食管内腔镜下,其病变呈局灶性小斑块、粘膜粗糙或糜烂,约有60~70%的病例其病变位于食管中1/3段。真菌性食管炎病人的平均年龄比早期食管癌患者约小7~10岁。
对155例连续系列的食管活检(以后又扩大了数量)PAS染色研究发现,在一部分重度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病人的非癌粘膜内可找到真菌侵犯。在真菌性食管炎中,食管上皮增厚,其中可见到不等量的真菌菌丝及孢子,在其相应部位的固有膜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很轻微。有时上皮高度增厚并有大量菌丝及孢子侵犯于其中(图
3-4、3-
-5)侵犯上皮的真菌中约半数以上属念珠菌(图3-4)。有时在同-病例,可有一种以上的真.菌菌属侵犯。真菌性食管炎时深层上皮常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即从轻度、中度、重度增生直至早期癌变(图3-4、3-6、3-7)。在真菌侵犯病灶的附近,常可见到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具有深染而不规则的胞核及明显核仁(图3-8)。早期食管癌手术标本的病理研究也证明非癌部分的上皮常有真菌性食管炎的背景病变。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念珠菌性食管炎病变中,念珠菌多数侵犯于上皮细胞之间(图3-9、3-10),少数侵犯于上皮细胞浆内(图3-10).有些真菌菌属其菌丝可穿过几层上皮细胞(图3-11)。在上皮细胞间除真菌以外,同时还可见侵犯的细菌存在(图3-9、3-10)。
食管癌手术标本组织中有23%可分离到念珠菌,其中90%以上为白色念珠菌。我们从一例食管原位癌手术标本的癌及癌旁组织分离到白色念珠菌纯株(图3-12)。从食管癌手术标本也分离得其他菌种,如曲菌、青霉菌等。由于真菌性食管炎在很多方面与食管癌相关,我们推测,真菌性食管炎主要是念珠菌性食管炎可能与食管癌具有病因学关系。
上一篇:食管上皮的癌前病变.
2023-11-04
3个癌症家庭重获圆满 中医治疗续写篇章2023-10-28
61岁口腔癌患者笃信中医,20天后肿块缩小2023-08-02
卵巢癌肝转移案例:20付中药后下肢瘀斑消退,正常行走2023-08-02
53岁膀胱癌康复案例:服30付中药,皮疹烂疮、血尿症状消失2023-07-20
服药20天,食管鳞癌患者吞咽不利消失,恢复进食2023-07-05
结肠癌真实案例:服中药后,出虚汗、呕吐、憋闷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