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患者的问诊都需要问什么?
问诊在中医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总结有“十问歌”,如问患者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头身胸腹等情况,以及睡眠、饮食、二便、经带等。对于肿瘤患者除上述问诊外,还要注意询问肿块、发热、疼痛、出血、消瘦等情况。同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询问肿瘤的西医诊断,病理类型、分期,既往采取的治疗方法,如是否手术切除,是根治切除,还是姑息切除﹔是否进行放射治疗,放疗的部位和方法;化疗的具体方案,化疗几个周期,进行过几线的化疗等,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程度如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如何,以及与肿瘤相关的各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诊治情况,对中医辨证论治肿瘤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对肿瘤重要的问诊内容简述如下。
问寒热
寒热是指怕冷、发热,是疾病过程中极为常见的症状。怕冷是患者的主观感觉,细辨又有恶寒和畏寒之别。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仍感寒冷不缓解的,称为恶寒﹔若患者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的,称为畏寒。所谓发热,除指体温高于正常者外,还包括患者体温虽正常,但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如五心发热等。
2.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哪些类型?
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4个类型。
(1)恶寒发热∶是指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表证阶段。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之邪所致﹔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发热轻,恶风自汗,伴体倦乏力,多为体虚外感。许多肿瘤初期如白血病等,常有恶寒发热表现,此为邪正相争于表所致,与外感有根本区别。
(2)但寒不热:是指患者只感怕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新病恶寒,无风自冷,或突然恶寒,四肢不温,或腹部冷痛,多因感受寒邪较重,阳气郁遏,皮毛失去温煦所致。久病畏寒,患者畏寒肢冷,得温可解,多因阳气虚衰退,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3)但热不寒∶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见于阳盛阴虚里实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之不同,临床又分为壮热、潮热、微热3种类型。
①壮热:高热持续不退(体温持续在39℃以上),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饮冷者,称为壮热。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搏,蒸达于外所致。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多见壮热。
②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时,或按时热更甚者,称为潮热,类似于弛张热,在肿瘤疾病中大多为肿瘤热。按中医辨证应分清虚实。
若日晡之时(下午3 : o0~5 : 00 )发热明显,或热势更张,称为日晡潮热。由于阳明经气旺于日晡之时,加之胃肠热盛,故此时发热,并见口渴饮冷,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等症,又称阳明潮热,多由胃肠燥热内结所致。
若午后或夜间潮热,并有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得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伴身困重,头如裹,苔黄腻脉滑者,属湿温发热。此系湿郁热蒸之故。
若午后渐热伴有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阴虚发热。此系阴液亏损,阴不制阳所致。湿病热入营分、血分、灼伤营分,身热夜盛,是其主要标志之一。
③微热∶热势不高,一般体温在37.5℃左右,或仅自觉发热,称为微热或低热。阴虚潮热者也可长期低热;气虚清阳被郁,亦可导致长期低热,称为气虚发热;情志不舒,气郁化火,亦可表现时有微热,称为郁热。
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常有发热。造血系统肿瘤,特别是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热者最为常见。其他肿瘤如肺癌、肝癌、肾癌、膀胱癌、直肠癌等也常伴有发热。其肿瘤生长缓慢,坏死范围小,自身中毒轻者,多出现低热﹔若肿瘤生长迅速,有进行性急性坏死,或继发感染者,多出现中度以上发热或持续不退的高热。肿瘤发热多属里证,初期多为正盛邪实,热毒较盛,中晚期则正气已衰,瘀毒热邪内结,形成正虚邪盛之势,问诊时务须详察明辨。
上一篇:肿瘤患者闻诊需要注意哪几点?
2025-05-15
中药兼以热疗,肺癌患者四诊奏效2025-05-13
化疗后胸闷干呕腹胀难忍?看她如何靠中医治疗重获健康2025-05-13
从破溃恶臭到创面新生:49岁乳腺癌患者的“逆袭”密码2025-05-06
中西结合治疗,让贲门癌老人重享“食”光,吃嘛嘛香2025-05-06
乳腺癌溃乳惨不忍睹,中药加瓦博疗效迭现2025-05-05
蓦回首,大医却在身边:“病老虎”的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