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5703918855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古人对肿瘤的认识有哪些?中医肿瘤学的基础有什么?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1-08-18 点击次数:(221)次

  1.古人对肿瘤的认识历史悠久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古代文献并没有肿瘤的病名记载,但是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可谓历史悠久,古人对肿瘤的认识最早始于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在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记载肿瘤的最早文献。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了治疗肿瘤类疾病的专科医生——“疡医”,曰:“疡医掌肿疡......之齐。”疡医主治的“肿疡”不但包含中医外科常见的疮疡类疾病,也包含目前临床上的肿瘤疾病,在治疗上主张内外结合,内治主张“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调之”,外治则采用“祝药,......杀之齐”。“祝”意为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恶肉。“祝”“杀”都是现代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说明了公元前11世纪古人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2.中医肿瘤学的基础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专著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昔瘤”“肠覃”“石瘕”“癥瘕”“癖结”“膈中”“下膈”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的症状相类似,对于肿瘤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和治疗都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奠定了中医肿瘤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如《灵枢·四时气》“食饮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院”,其症状与食管、贲门癌所致梗阻相似,《灵枢·水胀篇》曰∶“石瘦生于胞中,.....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石瘦的症状与子宫肿瘤相类似。“肠覃者......如怀子之状......按之则坚。”与腹腔内的某些肿瘤相似。在肿瘤的病因病机方面,认为肿瘤形成与正气虚弱、外邪侵袭、七情内伤均有关系,如︰“虚邪中人,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3.古书中记录肿瘤的病因


      《灵枢·九针》云︰“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认为外邪侵袭,可导致肿瘤的发生。《素问·异法方宜论》云︰“美其食.......其病皆痈疡。”指出饮食不节能致体表痈疡,痈疡并不完全指肿瘤,可包括现代医学中的体表溃疡的肿瘤。《灵枢·百病始生》云∶“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明确指出情志不畅,则易患肿瘤,这与现代临床认识肿瘤的病因相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4.《皇帝内经》中肿瘤类疾病的介绍


      “客者除之”“留者攻之”就是指肿瘤一类的疾病必须用攻下逐瘀的方法排出体外,《黄帝内经·灵枢·水胀》云︰“石瘦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石瘕,相当于宫颈癌,像宫颈癌这类的恶性疾病可用排出肿瘤的方法来治疗。《内经》中所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瘤者攻之”等治疗原则对当今防治肿瘤疾病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