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宫颈癌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病因病机?

文章来源:孙 发布日期:2022-05-02 点击次数:(1184)次

1、概述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临床上也称为子宫体癌,旨在与子宫颈癌相对应。本病可发生于自生殖年龄到绝经后,高发于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美国和加拿大,最低的是印度和南亚。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08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本病新发病例数超过宫颈癌,成为35 ~ 60岁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由于肥胖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导致与肥胖密切相关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未来10年或数十年还将持续上升。本病属中医“崩漏”“五色带 下”"癥积” 范畴。





2、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下列因素相关: .
(一)肥胖
肥胖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生机会增加的原因可能和雌激素水平高有关,而雌激素恰恰是子宫内膜癌明确的发病原因。在肥胖女性中血清雌酮水平较高,而雌酮是存在于皮下脂肪中的雄烯二酮芳香化的产物,故增加了雌激素的产生。此外,肥胖通常伴有体内激素结合球蛋白( 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 SHBG )水平的下降,故血液中游离的雌激素会升高。
肥胖还常伴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如向心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活动过少和高饱和脂肪饮食等。
(二)未孕和不孕
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增加一-倍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卵巢不排卵所致的不孕,显然因持续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弓|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
(三)晚绝经
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绝经晚的妇女后几年多半并无排卵,而只表明延长了雌激素的作用时间。关于初潮年龄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 12岁或12岁以后初潮者患癌机会少于更年轻者,但并不意味着推迟可降低风险。
(四)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常人高2.8倍,目前认为,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垂体功能及内分泌代谢紊乱造成的两种后果。
(五)高血压
危险性比血压正常者增加1.5倍。诸如肥胖、糖尿病易于合并子宫内膜癌,高血压同样是垂体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而常与上述三者合并存在,即所谓子宫内膜癌患者常有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联征”。
(六)多囊卵巢综合征
表现闭经或月经不规则、不育、多毛和男性化,以及肥胖、高血压等,多囊卵巢患者表现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内膜剥脱,发生增生性改变。
(七)卵巢肿瘤
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主要是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它们常产生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癌,卵巢肿瘤合并内膜癌的机会为4% ( 2.5%~ 27% ) , 因为卵泡膜细胞瘤比颗粒细胞瘤有更强的雌激素刺激
作用,所以前者合并内膜癌为后者的4倍。故凡考虑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或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均应行子宫内膜活检。不过,有卵巢病变的子宫内膜癌一般有较好的预后。
(八)外源性雌激素
1.雌激素替代治疗
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总的危险指数达到4.5 ~ 8.0。随后的一些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达到5年以上时,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将增高10 ~ 30倍。甚至有人指出一旦 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达到1年以上时,即使停药,其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仍将持续10年以上。
2.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
在洛杉矶进行的一项临床实验证实,在雌孕激素序贯替代治疗中每月加用孕激素至少10天,可有效减少由于雌激素替代治疗所导致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的增加。若将孕激素治疗时间延长超过每月10天,那么癌变机会将不会增加。
3.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 combination oral contraceptives , COC )对于绝经前的妇女的子宫内膜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月经每周期28天的患者,应用21天由雌孕激素联合的口服避孕药是常用的服药方法,并且发现在停药的几天中内源性雌激素仍然能够维持较低的水平。应用口服避孕药达4年时, 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将下降56%,应用8年,将下降67% ,应用12年将下降72%。
(九)三苯氧胺
三苯氧胺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修饰剂,在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及复发转移率的同时,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又称Lynch综合征,其临床基本特征为:①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 CRC )发病年龄早,约44岁;②多位于结肠近侧,约70%位于脾曲近侧之结肠;③同时或异时发生的CRC明显增多,结肠不全切除后10年内约45%再发;④结肠外癌发生率提高,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泌尿系移行细胞癌;⑤肠外癌倾向于具有特殊的病理特点:低分化、黏液癌、印戒细胞癌、癌周围有明显宿主淋巴细胞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