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是什么?
文章来源:孙
发布日期:2021-07-15
点击次数:(1121)次
1、小肠镜
(1)你了解小肠镜检查吗?
小肠镜检查时,经口或经肛进镜途径的选择, -般根据临床表现及行小肠镜的目的决定。通常检查前要做肠道清洁准备,常规方法和结肠镜检查相同,需提前1天少渣饮食并服用缓泻剂,检查当日需禁食。良好的肠道准备对于保证小肠镜检查治疗的质量十分重要。由于小肠镜检查治疗操作较之胃镜或结肠镜困难,费时较长,平均在40 ~ 60分钟,如需做镜下治疗则时间可能还要增加,因此为使受检者能更好耐受检查,一般在麻醉/镇静状态下进行小肠镜的诊治操作。
( 2 )哪些情况适合小肠镜检查?
*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临床怀疑有小肠疾病者。
*克罗恩病的全消化道评估。
*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疑有小肠器质性病变者,如小肠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痛及慢性腹泻等。
*多发性息肉患者的全消化道评估。
*小肠造影或胶囊内镜有小肠异常发现者。
*开展小肠疾病的内镜下治疗:息肉的电切术、小肠出血的注射治疗及异物的取出术(包括滞留的胶囊内镜)等。
( 3 )哪些情况不宜行小肠镜检查?
*明确或可疑的小肠穿孔者。
*腹腔广泛粘连者。
*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
*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有其他内镜检查禁忌证者。
( 4 )小肠镜检查有哪些并发症?
*肠道穿孔和出血。
*粗暴插镜引起食管、胃或小肠黏膜损伤。
*注入大量气体,引起术后腹痛和腹胀。
*损伤瓦特壶腹诱发术后胰腺炎。
( 5 )小肠镜检查前的准备有哪些?
*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使患者明确小肠镜检查的目的、收益及相关风险。
*患者在术前需禁食12小时,并作碘过敏试验,以便需要时做造影检查。术前肌注丁溴东茛菪碱20mg、地西泮注射液10mg ,口服消泡剂西甲硅油,咽部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多需要在全麻下作内镜检查。检查前将外套管套入小肠镜镜身, 两个球囊均抽气至负压,助手扶镜并固定外套管,由术者进镜。由一名护士协同操作,负责给药、观察患者和气泵操作。如果采取全身麻醉,麻醉医师负责镇静、麻醉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
(1)胶囊内镜是什么?
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而且远离口腔和肛门,给小肠的检查带来很大的困难,是传统内窥镜检查无法到达的“盲区”。胶囊小肠镜使用于临床之后,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首选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小知识]
世界上首粒胶囊小肠镜于1999年问世。胶囊式内镜被誉为消化内镜的一大革命。胶囊内镜全称为"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 简单说就是胶囊大小的照相机。胶囊小肠镜大小为11mmx 26mm ,就像一个微型的数码相机,被受检者吞服后,就开始了在人体消化道的发现之旅。它自带光源,二代胶囊视角达156° ,每秒拍摄两张图片,向体外发送信号,电池工作时间达12 ~ 15小时。
受检者腹部贴有8个贴片,即为接受胶囊发送信息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数据记录仪连接,并系于受检者的腰带或背心上。胶囊被吞服后,由食管经过胃到达小肠,受到小肠自身的蠕动和推送作用,到达结肠,最终排出体外。医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观察到胶囊到达什么部位。当胶囊完成了它的拍摄工作后,数据记录仪中接收的6万多张图片被下载到工作站,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完成读片和诊断工作。这就是整个胶囊小肠镜的检查过程。
胶囊小肠镜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无交叉感染、容易耐受、无需镇静剂等优点。此外,拍摄的彩色图像清晰,通过一次检查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全小肠直视图像,对小肠病变诊断率高,是小肠疾病筛查的理想方法。
( 2 )胶囊内镜三大优势
胶囊内镜的三大优势是安全卫生、无痛无创无导线和无盲区,高检出,能准确发现和定位肿瘤所在位置。
( 3 )哪些人适合做胶囊小肠镜检查呢?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疑似小肠克罗恩病患者;
●疑似小肠肿瘤患者;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腹痛、腹泻等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
( 4 )哪些人不宜做胶囊小肠镜检查?
虽然胶囊小肠镜在检查小肠疾病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这项检查。
绝对禁忌证:胶囊在消化道超过2周未排出体外称为胶囊滞留。如果胶囊长期滞留人体,不排除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胶囊,因此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不能做这项检查。相对禁忌证:①已知或怀疑消化道梗阻、狭窄及瘘管形成;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③吞咽障碍者;④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