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

食道癌放射治疗后的形态改变

文章来源:孙俊利 发布日期:2022-12-20 点击次数:(404)次

食道癌放射治疗后的形态改变


影响食管癌放疗后改变的因素
        许多因素如体外照射或腔内照射、不同的照射剂量等都可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的形态变化。就癌组织来说,未分化癌的放射敏感性更高 ,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中度敏感,而腺癌的敏感性最差。一般说来, 瘤细胞的分化越差,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越高;血液供应丰富的肿瘤对放射线的反应也比较敏感;照射后间隔一定时间采取的标本,比照射后立即取材的形态改变更为明显;食管浸润性癌的主体比癌旁粘膜的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对体外照射更为敏感。总之,多种因素都对食管癌的放射改变发生复杂的影响。

食管癌放疗后的基本病理变化
       食管癌受照射后,主要表现为癌细胞的退变、坏死及间质反应这两方面的形态改变。
       (1)癌细胞的放射改变癌细胞受 照射后,核和胞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急性大剂量照射后,癌细胞多呈急性坏死。慢性照射后则可出现一系列程度不等的改变。起初,胞核结构不清而染色质分布不均,进而可出现核肿胀,染色质凝聚于核膜下,胞浆透明,胞浆呈牛
眼状,有时染色质高度凝聚呈粗大块状,核形很不规则,或见多核瘤细胞,有时核仁消失。一般认为这些改变是可复性的。损伤严重时,胞核破裂,瘤床基质内见细胞碎片散布,瘤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胞浆红染,有时见散在的嗜酸性小体,常出现大小不等的胞浆内
空泡,内含苏丹或粘液卡红染色阳性物质。损伤更严重时,细胞可固缩或肿胀呈气球样。鳞癌受照射后往往出现大块的角化物质。也常可见到单核或多核的巨细胞。
      (2)间质反应食管癌受照射后不久,可看到癌细胞周围甚至胞浆内有淋巴细胞出现。肿瘤进-步退变时,淋巴细胞浸润更加显著,瘤床内毛细血管增生,呈肉芽样改变。瘤细胞退变更严重及发生明显坏死的区域内,炎细胞减少,瘤床基质中出现粉红色蛋白物质及细胞碎片,并可见到坏死及角化物质,单核或多核异物巨细胞甚至散在的钙化灶,有时还可以见到胆固醇结晶。瘤床内可见到中、小动脉内膜炎或血管周围炎,管腔狭窄或闭锁,有时还可见到血栓形成。
      重度放射反应的癌组织内,癌细胞完全消失,炎细胞亦明显减少,毛细血管稀疏,纤维组织增生或疤痕形成,创伤愈合。
      综上所述,可以说食管癌放射反应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三个相互连续移行的变化阶段: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癌细胞的退变和坏死)、坏死组织的清理(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增生、炎细胞及异物巨细跑出现)以及组织的修复(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疤痕形


食管癌食管腔内放射治疗的形态变化
       近年来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发现了不少早期和较早期的食管癌病例。对于早期病变,体外照射的效果欠佳,又因农村往往缺少复杂的放射治疗设备,故曾采用食管腔内“钴照射的治疗方法。其中有些病人于腔内放射治疗后做了手术切除治疗。现就手术切除的29例病理观察所见进行讨论。


QQ截图20221220085641.png

        检查切除后的大体标本,可见腔内照射后常形成特别的环形溃疡(图4-31),其表面呈灰白~灰黄色,常有薄层伪膜覆盖(图4-32)。溃疡边缘清晰,有充血及水肿。有7例为晚期病变。肿瘤较大,无明显的环形渍疡形成。
        镜下检查,29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癌细胞退变坏死及癌的间质反应,但管壁各层癌组织的退变程度不等,粘膜及粘膜下层的反应最显著。29例中有5例术前细胞学确诊为癌而切除后标本镜下见肿瘤消失,表面仅为肉芽组织。这5例中4例是早期癌,说明早期食管癌
“钴腔内照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