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手术前放疗的形态变化
关于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引起的形态改变,有不同的分度与分型方法。Nakayama采用Takizawa的标准,将食管癌术前照射后的瘤细胞改变分为1、2、0s,间质反应分为SI、S2、S。各三度,并结合肿瘤的浸润深度I系L2、L。和分化程度D,、D2、Ds,以判断术前放射治疗的照射效应。孙绍谦等研究80例经术前放疗的食管癌切除标本,根据肿瘤大体形态的改变、镜下癌细胞消失的程度和间质反应等,分成轻、中、重三度。认为照射剂量对形态改变的分度有明显影响,3000拉德以上时,影响更为明显。
刘复生曾分析251例经术前放疗的食管癌切除标本,根据癌细胞和间质的放射反应,采用与孙绍谦等很相似的分级标准,将食管癌的放射反应分为三度:
I度(轻度放疗反应退化性变期)此期以瘤细胞退变为主要特点,肉眼所见肿瘤未变或仅稍缩小(图4-33)。镜下仅见有部份瘤细胞退变(图4-34),但仍有许多活跃的瘤组织,此外炎细胞较多。
II度(中度放疗反应-肉芽肿形成期)此期主要特点是肉芽形成。肉眼可见肿瘤明显缩小,轮廓不清(图4--35),溃疡变浅或消失,切面瘤组织灰白或褐红,肿瘤边缘不清;镜下瘤细胞大部消失,纤维组织包绕残存的退变癌细胞。瘤床内可见角化物质(图4-36)、胆固醇结晶、钙化(图4-37)、异物巨细胞反应、白细胞浸润,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后期可见炎细胞减少和纤维组织增生。
II度(重度放疗反应-纤维化期)此期以成纤维细胞增生或疤痕化为主要特征。肉眼见癌和溃疡已经消失(图4-38),只有少数病例还有小而浅的溃疡存在。切面见病变处食管壁变薄、管壁结构消失。镜下见癌细胞完全消失,瘤床纤维化或疤痕形成,粘膜面为一薄层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图4-39)。
在上述251例中,照射剂量低于1500拉德的22例全部为I度反应,在照射剂量大于5000拉德的41例中,
20例为I度反应,15例为I度反应,说明照射剂量与放疗反应的分度有明显关系。
食管癌患者经术前放射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照射引起的形态改变仅是其中之一。刘复生曾分析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已满一年的食管癌病人218例,发现不同放疗反应的各病例组间,
1年生存率无何差异(67.2%~70.8%), 2年生存率稍有差异,而5年生存率在I度组为22.4%,
π度组为32.4%,I度组为37.8%,有明显差异,提示术前放射治疗有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黄国俊等报道术前放射与外科综合治疗食管癌408例的结果,认为术前放疗有利于提高外科治疗的疗效。
上一篇:食道癌放射治疗后的形态改变
下一篇:贲门癌的病理学
2025-05-06
中西结合治疗,让贲门癌老人重享“食”光,吃嘛嘛香2025-05-06
乳腺癌溃乳惨不忍睹,中药加瓦博疗效迭现2025-05-05
蓦回首,大医却在身边:“病老虎”的再生之路2025-04-30
中药膏开道救命 贲门癌老人重生2025-04-29
中药君临,西医臣辅,宫颈癌骤来骤去2025-04-28
用药九天噎嗝既消,食管癌治疗堪比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