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确立肿瘤的治疗大法应把侧重点放在何处?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2-06-29 点击次数:(336)次
    疾病治法,古有“八法”。仅就肿瘤之治疗法则,现代有医籍将其归纳为“十法”,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利湿逐水、消瘤破积、温经通络、扶正培本和以毒攻毒等。然而,就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病因病机来分析,无外乎是瘀血、顽痰、郁气,加之正气不足,蕴化热毒,病始由生。故确立治则的侧重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清热解毒法,热毒蕴结是肿瘤的成因之一,又是一些恶性肿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常见证型。如恶性肿瘤破溃,灼热疼痛,渗液腥臭,常伴有发热、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即是热毒炽盛的表现。再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热毒证则与“炎症”相似。由于肿瘤的机械压迫,致使脏器的管腔、血脉受压或梗阻,造成全身脏器功能失调及血循障碍,容易发生感染;另外,肿瘤局部血供不足,引起组织坏死、液化、溃烂而并发炎症,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也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癌性发热。这也是所谓的热毒内蕴,热毒炽盛。故宜清热解毒,以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肿节风、山豆根、板蓝根、银花、紫花地丁,草河车、龙葵、白英、蛇莓、苦参、菝葜、连翘、土茯苓、射干、冬凌草、藤梨根等。

 

    活血化瘀法人之气血 运行于经络,升降出人,流行无阻,循行全身。如体表恶性肿瘤、脏腑癥瘕、积聚的形成,其病机与瘀血有关。《医林改错》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血证论》也说:“积聚之证....非凝痰即是里血...凡在脐下,多是血积。”说明腹内有形之包块,多由血瘀所致。临床表现如肿块坚硬,痛有定处;舌有瘀斑,脉弦涩等,治宜活血化瘀。它是治疗癌肿的常用法则之一,有通行血脉,促进血循,消散瘀血,从而起到消除肿块的作用。但对体质虚弱之人,不宜久用。

    常用的药物有:三棱、莪术、桃仁、赤芍、土蹩虫、水蛭、石见穿、乳香、设药丹参、凌霄花、三七、穿山甲、虻虫、斑蝥等。

    化痰散结法,痰既是病理产物,又 是致病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脾肺失调,水湿内停,津液不布,凝结成痰。或因“气塞不通,血壅不流,凝血蕴里,津液凝塞,渗着不去而成痰”《奇效良方》)。痰之为病较多,故前人有“顽痰生百病”之说。外科疾病中如瘰疬、瘿瘤、舌岩、失荣等,多与痰浊凝聚.痰火胶结、痰瘀互阻有关。临床常表现为:肿块不痛不痒,癥瘕、积聚坚硬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治宜化痰散结,以消肿块。

    常用的药物有:南星、半夏、海藻、昆布、牡蛎、山慈姑、僵蚕、瓜蒌、白芥子、夏枯草、海浮石、贝母等。

    疏肝理气法,由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血凝而成肿块。《血证论》说:“肝主藏....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反之,则气郁血凝,致生癭、瘤岩、癖诸证。临床常伴有胸胁作痛,郁闷不舒,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等。治宜疏肝理气,以调节脏腑功能,使气机流畅,气血调和。可达到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目的。正如《外证医案汇编》中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由此又可说明,强调情绪乐观,对肿瘤的防治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橘叶、香附、枳壳、八月札、九香虫、佛手、绿萼梅、柴胡、川棟子、青皮、玫瑰花、路路通、刀豆、香椽、郁金等。

 

    扶正补虚法,恶性肿瘤发展迅速,邪毒鸱张,很快出现体质消瘦,而见阴阳、气、血不足之证。另-方面,肿瘤到了中、晚期或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之后,造成机体严重的消耗和损伤,也可导致正气虚弱。此时就必须扶正补虚。通过补益,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人体内部平衡,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寿命。如《卫生宝鉴》中说:“养正积自....今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外科真诠》在论及乳岩治法时亦谓:“内服归脾汤等药,虽不能愈,亦可延生。”由此可知扶正补虚法的重要。因此,对那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必须祛邪不忘扶正,扶正祛邪相结合。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皆可随证选用。

    诚然,上述五种治疗大法仅仅只能是肿瘤的重点治则,临床症状是错综复杂的,治法当然也就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必须根据临床辨证结果,灵活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立法的正确与否,既决定临床效果,又对疾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临床上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