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祖国医学是怎样认识白血病的?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2-07-25 点击次数:(821)次

白血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与“血证”、“虚损”、“瘰疬”、“癥瘕”等病证有关。关于白血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刺禁论》说:“藏血者,肝也,…人卧血归于肝。”《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难经•二十四难》说:“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些论述都为后世对白血病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白血病在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血证”、“虚损”、“瘰疬”、“癥瘕”等范畴。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有先天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邪毒侵袭等因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或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灼伤营血;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或邪毒侵袭,直入营血,毒蕴化热,热迫血行。这些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

1721376820842455.jpg

白血病的病机主要为邪毒内侵,正气内虚。邪毒内侵,蕴结于骨髓,使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精血不足。邪毒与正气相争,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气血阴阳失调。

白血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热毒炽盛。气血两虚以脾肾两脏为主,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自汗、纳差、消瘦等;痰瘀互结以肝脾两脏为主,表现为肝脾肿大、瘰疬痰核、胸胁疼痛、腹胀、纳差等;热毒炽盛以心肝两脏为主,表现为高热、烦躁、口渴、出血等。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以益气养血为主,祛邪以清热解毒为主。具体治法有益气养血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