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认为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形成癌肿并引发疼痛。具体来说,中医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滞血瘀
气滞:气的运行不畅,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机阻滞。
血瘀:血液运行受阻,形成瘀血,进一步阻碍气血流通。
表现: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加重,伴有局部肿胀、肿块坚硬等。
2. 痰湿凝聚
痰湿: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湿,阻碍气血运行。
凝聚:痰湿在体内积聚,形成肿块。
表现:疼痛伴有重坠感,肿块质地较硬,可能伴有肢体沉重、乏力等症状。
3. 热毒内蕴
热毒:体内热邪过盛,蕴结于内。
内蕴:热毒在体内积聚,损伤脏腑经络。
表现: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肿块可能红肿热痛。
4. 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虚弱: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不足。
失调:脏腑之间协调失衡,影响气血运行。
表现:疼痛隐隐,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肿块生长缓慢。
5. 情志不畅
情志内伤: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等导致肝气郁结。
不畅:情志不畅,影响气血和脏腑功能。
表现:疼痛与情绪变化有关,可能伴有胸闷、叹息等症状,肿块可能随情绪波动而有所变化。
6. 饮食不节
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不规律,偏食肥甘厚味。
不节:过度饮酒,损伤脾胃。
表现:疼痛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肿块可能因饮食不当而加重。
7. 劳逸失度
过劳:长期过度劳累,耗伤气血。
失度:休息不足,影响身体恢复。
表现:疼痛伴有疲劳、乏力等症状,肿块可能因劳累而加重。
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旨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调理脏腑功能等,以达到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上一篇:癌症疼痛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病理学分类?
2025-09-11
腿疼确诊肉瘤险些截肢,依靠中医中药稳定如常,他是怎么做到的?2025-09-10
二十天:淋巴瘤患者从绝望到重生的中医救赎之路2025-09-04
78岁老人,双癌缠身,用药20天,何以奏效?2025-09-05
中医不是慢郎中:选对医、用对药,确实能力挽狂澜!2025-08-27
从水米不进到能吃面条:66岁食道癌患者的中医救命路2025-08-20
中药+降糖疗法:抗癌双盾,克敌制胜舌癌放化疗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