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五个月,我以为可能只是普通的呼吸道小毛病,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一张血常规报告,竟然就把全家都拽进了深渊。”
年仅42岁的屈某,所以为的看似寻常的“小毛病”,最终被确诊为B淋巴细胞+髓系急性白血病----这是一种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因同时存在淋系与髓系肿瘤细胞,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显著高于单一类型白血病。
确诊后,屈某在本地医院开启艰难的治疗之旅,先后完成3次全身化疗、2次鞘内化疗(通过腰椎穿刺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作为白血病治疗的核心手段,虽能精准杀灭肿瘤细胞,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无差别攻击”。半个月前,末次化疗结束时,屈某的身体已濒临“透支:全身少气无力,起身需家人搀扶,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都需他人协助,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更严峻的是,化疗引发的骨髓抑制逐渐显现并加重:血常规检查中显示,白细胞、血小板数值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水平亦明显下降(提示贫血)。从医学角度而言,白细胞低意味着身体免疫力大幅下降,感染风险呈指数级上升,轻微感冒都可能引发肺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血小板低则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牙龈自发性出血、皮肤瘀斑频发,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而贫血引发的持续性头晕、心慌、活动耐力下降,更让他连基本生活自理都成了难题。
看着病床上被疾病折磨的丈夫,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的妻子,又不得不在他面前强装笑脸,故作坚强:“咱们再找找办法!”
就在全家人为屈某的后续治疗陷入迷茫之际,一位曾在我们焦作中海中医肿瘤医院通过中医治疗康复的患者,向他们伸出了援手。“或许中医能帮到你”的建议,让屈某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
2025年7月29日,在家人陪同下,屈某辗转来到我们医院,寻求中医保守治疗。
初见屈某时,张中海院长及医助郭彩霞,四诊合参发现:其面色㿠白(中医形容气血亏虚的典型面色)、精神萎靡,语声低微,稍作活动即出现气短、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这些均符合中医 “气血两虚、脾肾不足” 的证候特点。
结合其化疗史与西医检查报告,张中海院长指出,屈某的核心问题在于化疗药物如同 “峻猛之兵”,虽能祛邪(杀灭癌细胞),却也耗伤了人体的“正气”:中医理论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化疗药物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转化为气血,进而出现乏力、贫血;“肾主骨生髓”,骨髓是西医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场所,中医认为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造血功能正常,化疗耗伤肾精,直接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生成减少。
针对屈某的当前病情,专家团队确立“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扶正固本”的治疗思路。在中药配伍上,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为气血生化提供“源头活水”;搭配当归、熟地、枸杞子等养血滋阴,补充已耗伤的血液,缓解贫血症状;再以菟丝子、女贞子、补骨脂等药,滋补肾精、温养脾肾,助力骨髓造血功能修复;同时,加入陈皮、砂仁等理气和胃等药,确保中药能被顺利吸收,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喝下副中药后,药效从细微处逐步显现:原本沉重的身体似乎轻了一些,吃饭时也能多吃几口。随着服药天数的增加,他的精神状态比好:从只能卧床休息,到能在病房里缓慢散步;从头晕心慌频繁发作,到能和家人正常聊天;原本苍白的面色,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
奇迹,在坚持中悄然发生。
服用我院中药20天后,屈某按照医嘱前往医院复查血常规----这是评估化疗后骨髓功能恢复情况的关键指标。当拿到检查报告的那一刻,他和家人都愣住了,报告显示,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白细胞回到了正常范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感染;血小板数值也在稳步回升。
“医生说指标正常的时候,我反应是‘是不是查错了’,还反复确认了好几遍。” 屈某的妻子激动地说。屈某自己也感慨道:“一开始只是想减轻化疗副作用,没想到中医调理能让指标恢复得这么好!现在我对治疗更有信心了!”
下一篇:没有了
2025-10-21
罹患急性白血病:老中医开药20天竟然逆天改命2025-10-16
中药救命散:让头开“天窗”的头皮癌老人喜笑颜开2025-10-14
中医治癌并不慢:20cm大肿瘤,仅治20天就明显缩小2025-10-08
放疗+靶向药没有搞定的肺癌,让她鉴证了中医药治癌的奥妙2025-10-07
耳下长出“硬石头”:30天中药,让腮腺癌巨大肿块骤然缩小2025-10-06
宫颈癌患者如是说:看中医找张中海,是我此生最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