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17739521333 工作时间:9:00-18:00
  
首页>>肿瘤百科>>其他疾病

我国预防肿瘤学研究的成就和经验

文章来源:张 发布日期:2021-07-16 点击次数:(389)次

①探讨和验证肿瘤的危险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肿瘤防治研究工作,首先从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着手,逐步发展,不断壮大。无论在掌握和预测肿瘤负担的人群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探讨和验证肿瘤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社会决定因素;抑或在研究和开发肿瘤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制定和执行综合预防和控制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多个方面,均已取得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展和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继续开拓创新、攻关克难、跨越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控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
 


    1956年,原卫生部决定将当时基建中的为外交人员服务的国际医院改建成为中国第一所政府兴建的肿瘤专科医院,委派曾在延安中央医院当过外科医生、时任华北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的李冰同志主持筹建。1958年3月15日建成正式开院,因院址在日坛公园附近,故命名为日坛医院,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主要从事癌症的临床诊疗工作。1964年,为了加强癌症的防治研究工作,原卫生部又决定在肿瘤医院内成立肿瘤研究所,当时只设有放射物理研究室、放射生物研究室和药理研究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在谈及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后,两国领导人还对两国癌症的研究情况交换了意见。尼克松总统表示,美国虽然有能力将人送到月球并平安回到地球,但在癌症面前却束手无策。癌症已经成为美国人民最害怕罹患的疾病,尽快攻克癌症难关,已成为美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1971年美国癌症法案获得国会支持和公众广泛的拥护。周总理提到,他的许多老战友不是死于心脏病就是死于恶性肿瘤,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肿瘤高发区情况相似,癌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72年两国领导人有关癌症问题的交谈成为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开展癌症双边协作研究的强大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发起新一轮的抗癌运动,尽管对此存在争论,但美国举全国之力向人类重要杀手开展的斗争,大大推进了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居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首次开始下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抗癌症的信心。

 

    1949年以前,由于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中国的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十分严重,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不足40岁,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很少有人过问。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外一些科学家开始认识到,近百年来肿瘤防治研究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理论脱离实际,比较重视动物实验而忽视现场人群研究。为了加速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的步伐,很多国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肿瘤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的研究,逐渐重现人群发病规律和致病原因的探讨,使肿瘤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世纪50年代,北京和河南省郑州市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发现,很多食管癌患者来自河南省林县。

    为了摸清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状况,1958年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吴英恺教授和统计学家高润泉教授等亲赴河南林县,与当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组织了林县食管癌的调查研究,发现林县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值的数倍,为随后组织力量开展林县食管癌的现场防治协作奠定了基础。同样,江苏省启东县许多肝癌患者常到上海求治,引起上海市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促成了上海市卫生当局自20世纪70年代起派医疗队到江苏省启东县,开创了启东地区肝癌现场的防治研究工作。另外,北京、上海和天津市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也相继组织过宫颈癌的普查,开展过肿瘤的登记报告工作和医院肿瘤病例和病理材料的统计分析。但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机构,从事人群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肿瘤的预防工作只局限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没有开展肿瘤预防和控制的系统研究。